开元体育江苏苏州吴淞江畔,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正紧张施工。未来,这里有望崛起前沿新材料研发高地,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赋能。
制造业规模4.66万亿元、科技型中小企业9.4万家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.1件……在产业科技创新实力长期稳居全国前列的江苏,像苏州实验室这样的新质生产力“孵化器”正如春芽萌发。
传统产业推陈致新,新兴产业与日俱新,未来产业打牢人才基础……立足既有科创、产业、市场等优势,江苏别开生面,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强化科技创新引领,不断厚植新质生产力,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天地、提供强支撑。
炼铁高炉温度可达1500摄氏度,长期依赖工人凭借经验操作,精准冶炼曾难如登天。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通过数字模拟把炼铁高炉“装”进了电脑。公司数智运行中心显示屏上,上千个变量构成的计算模型控制着高炉内部复杂的化学反应,将液态、固态、混合态的材料精准冶炼,实现智能感知、智慧控制。
这是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数智运行中心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
数智化的全流程改造,不仅让兴澄特钢三座高炉的煤气消耗量每年下降近1亿立方米,还让新品研发效率提升56%,其中一个产品的疲劳寿命更是大幅提升241%。
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,新质生产力要从既有产业里生发。在江苏,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营收总额的六成多、利润的五成多,提供了全省超七成的就业岗位。传统产业是江苏仍要坚守的基本盘,必须巩固传统产业的领先地位。
生物质油脂与原油炼制组分的混合物,放置多年仍像溶液一样澄澈无杂质——在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实验室,科学家向记者展示了历时多年攻关的成果——一种生物质含量突破40%的车用柴油。目前,全球市场流通的生物质柴油其生物质含量普遍不到10%,且主要通过酯交换化学反应制得。
“科技与传统行业结合,也可以破解关键难题。”南师大科研团队负责人沈健表示,依托江苏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,新技术已实现产业化,正形成团体标准引领行业生产力提升。
守正创新,先立后破。江苏持续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:针对冶金、建材、纺织等重点行业制定专门方案,开展工艺装备、产品技术、业态模式等焕新行动。同时,大力推进“智改数转网联”(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、网络化联接),近两年累计实施改造项目约5万个,规上工业企业“智改数转网联”免费诊断覆盖率近65%,企业发展新优势加速形成。
长江江苏段,货轮往来如梭。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码头,即将投运的全国首艘电动江海直达船舶“中远海运绿水01”号整装待发。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这艘长江干线绿色智能示范船,可装载700个国际标准集装箱,从南京到上海约400公里水路,中途只需换一次电,耽搁不过半个小时。
这是国产万吨级电动集装箱船“中远海运绿水01”(2023年12月28日摄)。新华社发(任飞 摄)
“传统产业升级正催生新的动力。”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副院长王晓庆说,以江苏船舶产业为例,通过持续技改、苦练内功,去年行业抓住机遇重新获得大量订单。其中,新能源集装箱船、LNG及双燃料船等高附加值订单占比三成以上。类似的情形在纺织、建材等行业也得到体现,江苏传统产业正加快焕新,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长江南京兴隆洲附近,日常可见无人机携带货物,往返于长江汇水上服务区与附近船舶锚地之间。10多公里的距离,普通船舶往返需1小时,无人机来回只要5分钟。药品、日用品、维修配件、快递包裹插上“低空配送”的翅膀,让人们共享城市便捷生活。
南京长江汇水上服务区用无人机为船员送货(2024年3月12日摄)开元体育。新华社发
新生活背后是新兴产业崛起。沿江的南京浦口高新区是全国民用无人航空驾驶试验区,目前已集聚无人机产业相关企业30多家,覆盖了从研发设计、制造组装到飞行培训和体验的无人机相关产品和服务。2023年,浦口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近5亿元。
南京布局沿江无人机物流,无锡发力太湖无人机文旅,苏州探索城市无人机交通……江苏多地因地制宜、遥相呼应,发挥制造业优势,集聚高科技企业、完善基础设施、拓展应用场景,以产业创新集群培育低空经济。
集链成群,强筋健骨。江苏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江苏不断深化“1650”(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、50条重点产业链)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大力推动集群筑峰计划,实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,加快打造新型电力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、新材料等5个国际先进、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“556”集群方阵。目前,江苏已有1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态初显。
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,来自全球65个国家的研发、管理等人才灵活机动、因需而聚,从原理、技术到应用围绕光伏领域重大创新难点开展攻关,先后25次创造光伏产品制造的世界纪录,研发的TOPCon技术全球领先。
常州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,科研人员在忙碌。(资料照片)
“不断创新,把握新质生产力,是企业生存的需要。”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表示,以开放性、国际化的科研平台为依托,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,培育竞争优势、引领行业发展。
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端要素资源支撑。江苏以“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”建设为抓手,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。其中,“一枢纽”,就是打造“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”,坚定不移放大江苏开放优势、国际化优势,推动国内外高端要素在江苏高效集聚、配置、增值。
工人在天合光能(宿迁)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(2021年5月2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
据南京海关统计,2023年,江苏出口太阳能光伏组件等“新三样”产品总额1949亿元,同比增长12.3%。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月友说,新兴产业叠加先进制造、科技创新、双向开放等优势,正让江苏持续涌现发展新潜能。
未知、不确定、充满挑战……许多年轻学子用这些词语来形容东南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置的“未来机器人”专业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争相参与选拔,进入这个专业深造。
东南大学是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,去年设置未来机器人专业,将从全校遴选学生,接受机械工程、自动化、信息工程等多学科、小班化、项目制联合培养,为未来机器人行业储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。
以人为本,面向未来,江苏发挥科教资源优势,布局未来人才培养,厚植新质生产力基础。南京大学启动“未来拔尖创新人才”项目,致力塑造富有科学素养、具备跨学科理解力和领导才能的未来领军人物;苏州大学设立未来校区,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数字经济核心关键领域发力人才培养;西交利物浦大学将专业、行业、管理三类教育融合,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的未来人才……
春暖花开,位于苏州的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,10多名年轻科研人员正废寝忘食地攻关,希望把实验环境温度降得更低,以顺利推进100比特量子计算机的研制。二季度,实验样机将集成联调联试。
在位于苏州的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,科研人员对量子计算机进行量子芯片的安装调试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
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雪松说,竞逐量子计算这个未来赛道,需要群策群力。目前,在江苏省支持下中心牵头成立攻关联合体,集聚了东南大学、苏州大学、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和相关公司的核心人才,共同推进相关项目研究。
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,千余名员工中,两院院士、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、省部级高端人才就有60多人,高级职称人员近四分之一。创新人才体制,实验室专门设立200个“双聘”岗位,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事业编制科技人员,让高端人才进得来、留得住、干得好。
近年来,江苏每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人次、全球“高被引科学家”入选人次,均占全国1/10。近100万科技人才,形成了高水平实验室矩阵,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强劲“孵化器”。
江苏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,江苏将加快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,大力培育聚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、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,让更多“千里马”竞相涌现、各尽其才,激活创新动力,不断提升生产力质态。